公告版位
- Sep 25 Thu 2008 10:40
動脈未老先衰 4成熟男變硬漢
- Sep 24 Wed 2008 10:07
三鹿毒奶 又驗出致命腸桿菌
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近日針對轄內奶粉進行全面性檢測,駐廠的監管員必須嚴格監督檢驗企業進場原料,嚴格監督企業生產過程質量控制,嚴格監督企業對產品批批檢驗,嚴把產品出場關口。所有的乳製品必須逐批檢驗三聚氰胺等有害有毒物質,每一批檢驗合格的乳製品,必須經監管員簽字後,方可出廠銷售。
在檢驗過程中,甘肅質監局在三鹿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奶粉「慧幼二段」中發現了比三聚氰胺殺傷力更強的阪崎腸桿菌。
- Sep 22 Mon 2008 10:11
天天喝蔬果汁 1個月胖1公斤
- Sep 21 Sun 2008 08:58
進補可用人蔘配蜂蜜或烏骨雞
- Sep 18 Thu 2008 14:21
研究證明 餵母乳助減重
- Sep 17 Wed 2008 14:53
研究:老人每天步行 增進健康延年益壽
- Sep 16 Tue 2008 14:12
改善腸子鬧脾氣 高纖少油、放輕鬆
23歲的鄧小姐(化名)有便秘困擾,長期服用瀉藥,因此常導致腹部絞痛,排便後才得以緩解;56歲的陳先生(化名)則是吃了東西就想拉肚子,每天要上十多次洗手間,他們就醫做了多種檢查,始終找不出原因,其實這都是「腸躁症」惹的禍。
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,是一種功能性的胃腸障礙,主要症狀為腹痛、且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、腹漲、腹瀉、便秘或是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,排便有黏液狀物、排便困難、解不乾淨的感覺、解了又想解、排便急迫、肛門口有異物感等。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,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。
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胃腸肝膽科陳振寬醫師表示,這是一種身心官能症,多半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,像從小的飲食排便習慣、緊張壓力、心理人格特質等,都是腸躁症的可能成因。腸躁症是胃腸科門診最常看到的病症,在台灣約有20%的人罹患此病,程度輕微的偶爾腹痛、腹瀉、便秘,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;中等程度的病人常需要看醫師、服用藥物才能改善,而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,往往影響日常生活、正常工作,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。
陳振寬醫師指出,值得注意的是,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的症狀往往不易區別。如果年齡超過50歲、有大腸癌家族史、出現血便、貧血、體重減輕、腹部腫塊、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,便可能不只是腸躁症,而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、大腸X光攝影、大腸鏡檢查,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。
- Sep 13 Sat 2008 10:08
中秋節將屆 營養師教民眾吃出健康
更新日期:2008/09/12 00:03
記者官達里/彰化報導
中秋節全家團圓歡度,是中國人傳統的過節方式。但是往往在歡樂的氣氛中,不知不覺就會吃的太多,營養師就表示,一個廣式月餅熱量高達650-850大卡,從熱量換算相當3碗白飯,因此有高血脂、糖尿病、腎病的慢性病患者,更不可以當正餐,只可當點心食用;以平底鍋或不沾鍋煎肉,取代以炭火燒烤;中型柚子不要超過1/4個,多食用蔬菜、水果,這樣才能吃的安心、健康。
中秋節國人最流行的應節活動還是烤肉,秋高氣爽的天氣最適合烤肉活動,大家圍在一起大吃大喝,烤肉醬濃度是否過高、食物搭配熱量是否過高、烤熟、烤焦,全都毫不忌口的隨著哈拉話題下肚,好不過癮,卻引發致癌、影響肝、腎功能的危機;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體系營養部主任蔡玲貞營養師,特別在秋節前夕提供正確的飲食原則,讓大家度過安心、健康、養生的中秋佳節。
蔡玲貞表示,近年氣候暖化,環保人士極力提倡減少燒烤能減碳,也鼓勵減少肉量攝取,對環保有益,因此建議親朋好友中秋夜相聚時,另類的『把茶話秋天』,讓遊戲、吃喝、聊天融入感情的交流。柚子是應節水果,但是要注意不要吃太多,否則會有消化不良、腹脹、排氣的問題,2~3片就有60大卡,建議中型柚子不要超過1/4個,另外可以再準備其他如水梨、柿子應景水果。
原本炭火燒烤的食物,可以以下的方法取代,其中蛋白質食物肉類醃製後,可在平底鍋或不沾鍋煎,每人1~2片,素食者以豆製品類取代。海鮮類蝦子、花枝,放入加蔥薑蒜少許酒的滾水中川燙,保持鮮味,每人1~ 2兩左右。另外不要忘了非常重要的蔬菜類,可以用烤箱、錫箔紙處理,多準備幾道不同口味。超市有販售各種香草瓶裝,利用天然的岩鹽、檸檬香茅、九層塔、胡椒粉、巴西巴里香菜、紫蘇等,保持蔬菜天然的甜味。
- Sep 09 Tue 2008 11:22
營養要均衡勿把牛奶當水喝1天2杯就夠
牛奶含有高品質蛋白質,鈣的含量也很豐富又好吸收,是孩童成長時期絕佳的飲品.但是凡事都要適量,台南成大醫院表示,不少父母都讓孩子把牛奶當水喝,其實這做法反而是弊多於利,孩子成長時一天兩大杯牛奶就夠了,均衡的營養攝取其實更重要.孩童如果有體重肥胖,也要避免飲用全脂牛奶。〔龐清廉報導〕
小朋友發育要長的高,鈣質的確不可或缺,但事實上除了鈣質,還要均衡營養,與適當運動來配合.
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素娥指出,不少父母都會要求孩子要多喝牛奶,有時甚至讓孩子把牛奶當水喝,然而大量喝牛奶,雖然能攝取足夠的鈣,但也同時也攝取大量蛋白質,而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含有硫、氮等元素,會在身體代謝出酸性物質,反而會造成鈣的流失,並透過腎臟排泄,長久下來也可能影響腎臟功能,對健康造成危害。
- Sep 09 Tue 2008 11:16
秘方--豆漿-可預防乳癌
黃豆製成的豆漿香甜可口,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,是我們中國人的牛奶,除此之外,還能夠預防
乳癌!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所召開的會議指出,經常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雌性素
Estrogen) 與黃體素(progesterone)都明顯地降低,我們已知雌性素的濃度過高與乳癌很有關係,
乳癌的發展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。研究中讓婦女每天喝下約1000c.c的豆漿,連續達五個月,結
果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雌性素濃度比不喝豆漿者低了30-40%。黃豆中已知有一種天然的女性荷爾
- Sep 08 Mon 2008 10:54
愛吃炸雞薯條 記憶力恐變差
- Sep 07 Sun 2008 11:11
蔬果中富含抗氧化物 -- 預防心血管疾病 多吃蔬果 「果」中有寶
- Sep 05 Fri 2008 19:19
少運動多脂肪 結腸直腸癌躍居國人癌症第2
隨著民眾飲食西化,加上平時缺乏運動,讓國人結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逐年攀升,根據癌症登記統計指出,結腸直腸癌已經躍升為國人第二大癌症。由於結腸直腸癌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治療,國健局呼籲50歲以上民眾每年定期接受篩檢,才能提高存活率。
根據癌症登記資料指出,國人結腸直腸癌罹患人數不斷攀升,2005年的發生人數更高達9,604人,躍居國人癌症的第二位,比起第一名的肝癌只少了312人,不過,第0期及第1期的早期個案卻只佔19%,遠低於美國的28%。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表示,結腸直腸癌的發生原因其實跟民眾飲食西化,不愛吃高纖維素的蔬果,喜歡吃高脂肪的紅肉,加上平常較少運動等因素有關,這些不良習慣也跟乳癌的危險因子相同。
孔憲蘭說:『它是屬於經濟發展好就開始,結直腸癌的發生第一個就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改變了,我們現在不太動了,所以我們運動少。第二個我們脂肪吃的比較多,然後我們的纖維吃的比較少,因為我們整個生活型態的改變,飲食的習慣改變,運動的習慣改變,結直腸癌就一直上升。』
孔憲蘭指出,結腸直腸癌早期沒有什麼明顯症狀,患者往往要等到排便習慣改變、大便出血,腹痛、腹脹、體重減輕等症狀出現,卻為時已晚。國健局5日也首度公佈4年來補助各縣市糞便潛血檢查結果,發現從2004年到2007年底,約有超過98萬民眾做糞便篩檢,其中有11,301人被檢出息肉,1,012人罹患結腸直腸癌,但屬於0期與1期的早期個案卻只有31.8%而已。國健局強調,結腸直腸癌只要透過簡單的糞便潛血檢查,就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呼籲50歲以上民眾每年應該做一次糞便潛血,每10年做大腸鏡檢查,才能提高結腸直腸癌存活率。
- Sep 04 Thu 2008 15:43
四成的癌症病人並非死於疾病,而是死於營養不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