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版位

優活更新日期:2008/09/24 09:30 uho編輯部

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歷年統計,心血管相關疾病,持續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,而醫學研究顯示,心血管病變養成期長達20-30年,40歲後即潛藏危機,65歲後嚴重威脅生命。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科主任蔡忠文醫師表示:「心血管病變初期幾無病徵不易察覺,動脈硬化是一個前兆,一旦罹病隨時有血管阻塞、爆裂的可能,嚴重者更會引發心肌梗塞、心絞痛、腦中風等後果。」

 

4成熟男變硬漢 動脈平均超齡24歲!

rongjiu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鹿等中國三聚氰胺奶粉風暴還未平息。甘肅省在廿一日發布一項更加令人震撼的消息,三鹿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奶粉「慧幼二段」中驗出阪崎氏腸桿菌;阪崎腸桿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國家,確定為引起嬰幼兒死亡的重要條件致病菌。 

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近日針對轄內奶粉進行全面性檢測,駐廠的監管員必須嚴格監督檢驗企業進場原料,嚴格監督企業生產過程質量控制,嚴格監督企業對產品批批檢驗,嚴把產品出場關口。所有的乳製品必須逐批檢驗三聚氰胺等有害有毒物質,每一批檢驗合格的乳製品,必須經監管員簽字後,方可出廠銷售。 

在檢驗過程中,甘肅質監局在三鹿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奶粉「慧幼二段」中發現了比三聚氰胺殺傷力更強的阪崎腸桿菌。

rongjiu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聯合更新日期:2008/09/21 18:00 記者韋麗文/台北報導

天天喝一瓶市售的盒裝蔬果汁,不僅無法防癌,連喝一個月會胖一公斤!現代人生活忙碌,果汁市場搭上「蔬果579」、「天天五蔬果」的便車,推出大量的蔬果汁產品。營養師指出,市售蔬果汁每100cc約50卡,天天喝、連喝一個月,會胖一公斤。

「滿足一日所需」、「蔬果579,健康天天有」等廣告詞,引發營養界大老的質疑,群起澄清。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楊淑惠指出,市售蔬果汁強調的579,指的是種類而非份數。但是蔬果要防癌,是指每天吃至少五分量的蔬果,一分蔬菜約一個拳頭大小。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廣更新日期:2008/09/19 19:05

時序進入秋冬,傳統上民眾喜歡趁季節交替的時候進補,中醫師表示,屬溫熱性的人蔘這時候很適合拿來進補,尤其有些病症冬天容易併發的,吃人蔘都可以改善體質、減緩病痛,而小朋友如果怕人蔘苦苦的,可以切片加蜂蜜,泡著溫水喝,可以改善盜汗的體質。

(劉映蘭報導)

中秋過後天氣逐漸轉涼,民眾進入進補旺季,屬於溫熱性質的人蔘在夏天不適合拿來吃,但在這個時節就可以幫助調養身體,中醫師鄒瑋倫說,「夏季都好好的,但每年冬天必發的關節、感冒或肺部疾病都會在冬天發作,目前比較建議用高麗蔘。」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自由更新日期:2008/09/18 04:09

媽咪藝人瘦身撇步 

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

女星懷孕風潮正流行,她們產後瘦身方式,也頗受關注。近年來,除了一般人熟知的運動、塑身衣外,近年包括好萊塢女星娜歐蜜華茲、歌手克莉絲汀以及香港女星張柏芝等,都把餵母乳當成產後瘦身方法。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研究:老人每天步行 增進健康延年益壽

rongjiu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優活更新日期:2008/09/16 10:03 uho編輯部

23歲的鄧小姐(化名)有便秘困擾,長期服用瀉藥,因此常導致腹部絞痛,排便後才得以緩解;56歲的陳先生(化名)則是吃了東西就想拉肚子,每天要上十多次洗手間,他們就醫做了多種檢查,始終找不出原因,其實這都是「腸躁症」惹的禍。

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,是一種功能性的胃腸障礙,主要症狀為腹痛、且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、腹漲、腹瀉、便秘或是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,排便有黏液狀物、排便困難、解不乾淨的感覺、解了又想解、排便急迫、肛門口有異物感等。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,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。

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胃腸肝膽科陳振寬醫師表示,這是一種身心官能症,多半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,像從小的飲食排便習慣、緊張壓力、心理人格特質等,都是腸躁症的可能成因。腸躁症是胃腸科門診最常看到的病症,在台灣約有20%的人罹患此病,程度輕微的偶爾腹痛、腹瀉、便秘,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;中等程度的病人常需要看醫師、服用藥物才能改善,而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,往往影響日常生活、正常工作,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。

陳振寬醫師指出,值得注意的是,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的症狀往往不易區別。如果年齡超過50歲、有大腸癌家族史、出現血便、貧血、體重減輕、腹部腫塊、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,便可能不只是腸躁症,而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、大腸X光攝影、大腸鏡檢查,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。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NOWnews更新日期:2008/09/12 00:03 記者官達里/彰化報導

中秋節全家團圓歡度,是中國人傳統的過節方式。但是往往在歡樂的氣氛中,不知不覺就會吃的太多,營養師就表示,一個廣式月餅熱量高達650-850大卡,從熱量換算相當3碗白飯,因此有高血脂、糖尿病、腎病的慢性病患者,更不可以當正餐,只可當點心食用;以平底鍋或不沾鍋煎肉,取代以炭火燒烤;中型柚子不要超過1/4個,多食用蔬菜、水果,這樣才能吃的安心、健康。

中秋節國人最流行的應節活動還是烤肉,秋高氣爽的天氣最適合烤肉活動,大家圍在一起大吃大喝,烤肉醬濃度是否過高、食物搭配熱量是否過高、烤熟、烤焦,全都毫不忌口的隨著哈拉話題下肚,好不過癮,卻引發致癌、影響肝、腎功能的危機;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體系營養部主任蔡玲貞營養師,特別在秋節前夕提供正確的飲食原則,讓大家度過安心、健康、養生的中秋佳節。

蔡玲貞表示,近年氣候暖化,環保人士極力提倡減少燒烤能減碳,也鼓勵減少肉量攝取,對環保有益,因此建議親朋好友中秋夜相聚時,另類的『把茶話秋天』,讓遊戲、吃喝、聊天融入感情的交流。柚子是應節水果,但是要注意不要吃太多,否則會有消化不良、腹脹、排氣的問題,2~3片就有60大卡,建議中型柚子不要超過1/4個,另外可以再準備其他如水梨、柿子應景水果。

原本炭火燒烤的食物,可以以下的方法取代,其中蛋白質食物肉類醃製後,可在平底鍋或不沾鍋煎,每人1~2片,素食者以豆製品類取代。海鮮類蝦子、花枝,放入加蔥薑蒜少許酒的滾水中川燙,保持鮮味,每人1~ 2兩左右。另外不要忘了非常重要的蔬菜類,可以用烤箱、錫箔紙處理,多準備幾道不同口味。超市有販售各種香草瓶裝,利用天然的岩鹽、檸檬香茅、九層塔、胡椒粉、巴西巴里香菜、紫蘇等,保持蔬菜天然的甜味。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營養俱樂部訓練會議

 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廣更新日期:2008/09/08 14:05

牛奶含有高品質蛋白質,鈣的含量也很豐富又好吸收,是孩童成長時期絕佳的飲品.但是凡事都要適量,台南成大醫院表示,不少父母都讓孩子把牛奶當水喝,其實這做法反而是弊多於利,孩子成長時一天兩大杯牛奶就夠了,均衡的營養攝取其實更重要.孩童如果有體重肥胖,也要避免飲用全脂牛奶。〔龐清廉報導〕

   小朋友發育要長的高,鈣質的確不可或缺,但事實上除了鈣質,還要均衡營養,與適當運動來配合.

   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素娥指出,不少父母都會要求孩子要多喝牛奶,有時甚至讓孩子把牛奶當水喝,然而大量喝牛奶,雖然能攝取足夠的鈣,但也同時也攝取大量蛋白質,而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含有硫、氮等元素,會在身體代謝出酸性物質,反而會造成鈣的流失,並透過腎臟排泄,長久下來也可能影響腎臟功能,對健康造成危害。

rongjiu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黃豆製成的豆漿香甜可口,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,是我們中國人的牛奶,除此之外,還能夠預防
乳癌!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所召開的會議指出,經常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雌性素
Estrogen) 與黃體素(progesterone)都明顯地降低,我們已知雌性素的濃度過高與乳癌很有關係,
乳癌的發展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。研究中讓婦女每天喝下約1000c.c的豆漿,連續達五個月,結
果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雌性素濃度比不喝豆漿者低了30-40%。黃豆中已知有一種天然的女性荷爾

shirley05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中醫研究指出,小朋友最愛吃的巧克力、炸雞、薯條,吃多會出現健忘症狀,注意力會變差。

   炸雞、薯條又香又酥的食物都是小朋友的最愛。不過,家長以後可要多注意,因為你不知道的是其實這些食物,全都會影響小孩的專注力。 

  中醫師根據的理論是這些食物都是高油量、燥熱型食材,所以會導致小孩產生胃熱,讓小孩出現好動的現象,這些躁熱型食物有、炸雞、薯條、蛋糕和巧克力。 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由更新日期:2008/09/06 04:09

記者魏怡嘉/台北報導 

國內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,心臟內科醫師表示,心血管疾病預防與飲食習慣直接相關,民眾平時應多吃蔬果,一方面可降低對澱粉及油脂的攝取,另一方面蔬果中富含植物性化學物質,具有抗氧化的效果。 

建議每天吃2顆奇異果 

台北醫學大學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表示,她針對國內42名有高膽固醇、高三酸甘油酯及高體脂肪的病患進行飲食研究,結果發現,病患每天吃兩顆綠色奇異果,經過8週後發現,其血液中的壞膽固醇與好膽固醇的比值,以及總膽固醇與好膽固醇的比值均顯著上升10%及11%。 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央廣更新日期:2008/09/05 16:26 張嘉芳

隨著民眾飲食西化,加上平時缺乏運動,讓國人結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逐年攀升,根據癌症登記統計指出,結腸直腸癌已經躍升為國人第二大癌症。由於結腸直腸癌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治療,國健局呼籲50歲以上民眾每年定期接受篩檢,才能提高存活率。

根據癌症登記資料指出,國人結腸直腸癌罹患人數不斷攀升,2005年的發生人數更高達9,604人,躍居國人癌症的第二位,比起第一名的肝癌只少了312人,不過,第0期及第1期的早期個案卻只佔19%,遠低於美國的28%。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表示,結腸直腸癌的發生原因其實跟民眾飲食西化,不愛吃高纖維素的蔬果,喜歡吃高脂肪的紅肉,加上平常較少運動等因素有關,這些不良習慣也跟乳癌的危險因子相同。

孔憲蘭說:『它是屬於經濟發展好就開始,結直腸癌的發生第一個就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改變了,我們現在不太動了,所以我們運動少。第二個我們脂肪吃的比較多,然後我們的纖維吃的比較少,因為我們整個生活型態的改變,飲食的習慣改變,運動的習慣改變,結直腸癌就一直上升。』

孔憲蘭指出,結腸直腸癌早期沒有什麼明顯症狀,患者往往要等到排便習慣改變、大便出血,腹痛、腹脹、體重減輕等症狀出現,卻為時已晚。國健局5日也首度公佈4年來補助各縣市糞便潛血檢查結果,發現從2004年到2007年底,約有超過98萬民眾做糞便篩檢,其中有11,301人被檢出息肉,1,012人罹患結腸直腸癌,但屬於0期與1期的早期個案卻只有31.8%而已。國健局強調,結腸直腸癌只要透過簡單的糞便潛血檢查,就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呼籲50歲以上民眾每年應該做一次糞便潛血,每10年做大腸鏡檢查,才能提高結腸直腸癌存活率。

rongjiu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四成的癌症病人並非死於疾病,而是死於營養不良

分類:健康飲食
2008/09/04 15:38
中時更新日期:2008/09/04 09:38 【中時健康 林志遠/台北報導】

gdipo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