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謝症候群患者是罹患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,為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天公告修正「代謝症候群診斷準則」,刪除身體質量指數(BMI),改以腹部肥胖(腰圍)為單一標準。新制上路後,全台符合代謝症狀群人數,將增加十九萬人,逼近三百萬大關。

跟進國際作法,新修正的診斷準則,刪除現行以BMI為主的診斷標準,改以男性腰圍不超過九十公分、女性不超過八十公分的腹部肥胖標準,做為預測罹患心血管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中風等代謝症候群的依據。

新準則同時下修空腹血糖異常值,從一百一十,修正為一百,從嚴認定前期糖尿病的高危險群。

國健局組長徐瑞祥表示,國內外研究都顯示,「中廣」身材的人,是代謝症候群最主要的高危險族群,引用腰圍警戒值來預測罹患糖尿病、高血壓的風險,也遠比使用相對數值呈現的BMI值,要來得更加密切、更有相關性;包括世界衛生組織(WHO)及歐美各國也以腰圍作為診斷標準。

空腹血糖異常值部分,徐瑞祥解釋,是因為研究顯示,血糖值到一百時,大血管就會產生病變,所以才決定跟進美國與歐盟二零零五年的修正版,下修到一百。

根據國健局統計,在舊的診斷標準下,二零零六年全台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的人數,約有二百七十萬人,其中男性符合比率為百分之十九點五,女性為百分之十三點八。

徐瑞祥說,若新標準上路後,則男性符合比率將提高至五分之一,即百分之二十點四,增加約七萬人,女性提高至百分之十五點三,增加約十二萬人,換句話說,全台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的人數,將逼近三百萬大關。

台大家庭醫學科醫師黃國晉提醒,根據美國最新研究,符合代謝症候群者,十年內死於癌症、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風險,比一般人高出三成五,發生心肌梗塞、中風等的風險,也高出六成,民眾千萬得留意。

黃國晉強調,想要預防代謝症候群,最重要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及規律的運動習慣,否則光靠抽脂,即使抽了十公斤,腰圍瘦上兩、三吋,也無法降低風險,因為臟器脂肪並未減少。


賀寶芙 -- 幫助人們有個健康快樂的身體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ngjiu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